著名长篇小说《铁道游击队》中的芳林嫂,是作家塑造的典型人物,其人物原型为刘桂清、郝贞、黄学英。
刘桂清,1899年生于沛县大屯镇徐楼村,后嫁到枣庄常庄镇刘庙村。1939年秋,她在临城铁道队的引导下从事党的地下交通工作,为铁道队搜集传递情报。1940年7月经孙茂生介绍,刘桂清与铁道游击队政委杜季伟、大队长洪振海取得了联系。于是,刘桂清的家就成了铁道游击队的的地下联络站。1942年,沛滕边县办事处主任王墨山遭敌追捕时,跑到刘桂清家,危急时刻,刘桂清机智地将他扣在一口缸里,躲过了敌人的搜查。刘桂清时常冒着生命危险,奔波于铁道游击队各部之间,传递机密信息和军事情报。同时利用各种关系为铁道游击队筹集钱款,购买枪支弹药和药品等。她一方面积极从事抗日活动,搜集传递情报和站岗放哨,一方面教育鼓励3个儿子参加铁道游击队。铁道游击队的领导在她家集合开会和休息,伤病员在她家救护、养伤,都被她照顾得无微不至。1941年5月和1942年7月刘桂清曾两次被敌人逮捕,受到惨无人道的折磨,但她始终保守着党的机密,表现出坚强如刚的革命意志。
郝贞,1916年出生在临城(今枣庄市薛城区)常庄镇六炉店村,家无垅地,靠捕鱼过着贫苦的生活。1940年郝贞参加了“临城抗日情报站”,成为一名交通员。其家便成了铁道游击队的秘密联络站,她负责为游击队站岗放哨、递送情报和掩护伤病员。大队长洪振海和队员们经常教育她为抗日多作贡献。在抗战的艰苦岁月里,郝贞与日伪军巧妙周旋,为铁道游击队当了7年多的交通员,其间因叛徒出卖,两次被敌人抓捕,受尽了百般折磨,她始终不向鬼子屈服,表现了一位财神到棋牌平台 妇女宁死不屈的坚贞气节。
黄学英,临城(今薛城)古井村人,生于1906年,是铁道游击队的情报员。抗战时期,古井村的伪军小队长宋芳亭熟悉敌情,黄学英做通宋芳亭的工作,使宋于敌人内部为铁道游击队提供情报。黄学英还常常掩护其他交通员完成党的秘密任务。后来,因汉奸告密,黄学英被日军逮捕,敌人将她关了3天。第4天,在审讯室里,特务头子松尾指着各种刑具威胁黄学英,但她未透露丝毫情报。敌人恼羞成怒把她扔进了大牢,整整关了13天,受尽侮辱和毒打的黄学英没有屈服。敌人用尽各种酷刑也无法让她供出情报,便把她拉出临城东门,捆到一棵槐树上折磨她。最后,日军认为奄奄一息的黄学英再也活不成了,就丢下她走了。好心的乡亲把昏迷的黄学英从树上松绑下来,送回娘家古井村。经悉心治疗和照料,黄学英奇迹般地活了下来,后继续为铁道游击队做事。
(董学君 董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