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合同风”典出《汉书·终军传》:“夫天命初定,万事草创,及臻六合同风,九州共贯,必待明圣润色,祖业传于无穷”。《汉书·王吉传》也有“《春秋》所以大一统者,六合同风,九州共贯也”。意思就是天下风俗教化相同,九州方圆政令贯通。秦代一统后书同文、车同轨,加强了中央集权。
大秦崛起
秦人嬴姓,一般认为他们起源于东方,远祖为东夷的一支,曾与殷商王朝关系密切,后由东夷向西迁于今陇山一带。周孝王时,秦人的祖先在首领非子的带领下,居住在西犬丘(西汉水上游,今甘肃礼县一带),过着农业与畜牧业并举的生活,养马是他们的特长。由于非子善于养马,后来被周孝王召至“汧渭之会”(今陕西扶风和眉县一带),专门负责给周王室养马。随着周王室的衰落,秦的地位和作用愈加受到重视。后周孝王封非子为“附庸”,并准许他们在秦(今甘肃省清水县秦亭附近)修筑城邑,“使复续嬴氏祀”。从此,“秦”成为他们的正式名称。
自公元前897年,秦先祖被周王赐为附庸,得到封地“西犬丘”,也是秦的第一个都城始,此后秦先后迁都至秦邑、汧城、汧渭之会、平阳、雍城、泾阳、栎阳,直至公元前350年秦孝公定都咸阳,占有了“据天下之上游,制天下之命者也”的战略要地。秦人共经历八次向东迁都,最终建立了强大的帝国。秦人东进,除为了摆脱西北恶劣的自然条件和外族的威胁,寻找更好的发展环境之外,更多地是出于自身的发展需要,即向腹地开阔、交通发达、土地肥沃的地方迁移,为实现其富强目标,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战国初期,随着铁制农具的广泛使用和牛耕的逐步推广,生产力得到大力发展,各国为在争霸战争中战胜对手,纷纷掀起了风起云涌的变法运动。秦国亦是大兴变法,力图革新。秦孝公时,“布惠,振孤寡”,“招战士,明功赏”,颁布求贤令,广招天下志士。任用商鞅,实行了废井田、重农桑、奖军功、实行统一度量衡和建立郡县制等一整套变法求新的发展策略。经过变法,秦国经济得到了发展,逐渐成为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强的国家。
秦惠文王更元九年(前316),巴蜀归秦。张若从公元前316年任蜀郡守,直到公元前277年(昭襄王三十年)调任黔中守为止,在蜀郡守任内共40年。张若在这里建立新的统治秩序,安定蜀土,与民休息;移秦民入蜀;怀柔政策;开阡陌封疆,确立封建土地制;修建城池,扩充军备,强化统治;秦刚灭蜀,便从秦地向蜀地移去“秦民万家”以充实秦人实力,并削减当地少数民族的势力;设立专门制造丝织物的机关——锦官和“盐铁市官并长丞”;注重对西南地区的开发,使今天四川盐源、盐边和云南的华坪、永胜、宁蒗,以及金沙江对岸的丽江、大姚、姚安一带,被称作当时的“江南地”。富庶的蜀地不仅为秦国储备了一支重要的军事力量,而且为秦统一六国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远交近攻 统一六国
战国时期,齐、楚、燕、韩、赵、魏、秦七雄并立,齐、秦两国最为强大,呈东西对峙之势,它们互相争取盟国以试图击败对方。其他五国也不甘示弱,与齐、秦两国时而对抗,时而联合。大国间的冲突加剧,外交活动也更为频繁,出现了“合纵”和“连横”的斗争。秦国的不断强大,构成了对东方六国的威胁。于是,在苏秦的倡导下,“合力抗秦”成为六国的共同目标。秦惠文王则在张仪的建议下,分别与其他六国联盟,离间他们的合纵关系。秦国的“连横”活动,破坏了六国间的“合纵”,实现了各个击破的目的,为秦最终实现统一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秦陵铜车马模型
秦昭襄王听取范雎的建议,采用“远交近攻”的外交政策——对与秦接邻的韩、魏等国采取军事行动,是为“近攻”,可使“尺寸之地皆入于秦”;对齐、燕、赵、楚采取安抚拉拢的办法,是为“远交”,用重金和军事压力迫使他们保持中立,不发兵救援韩、魏,便可使韩、魏等国的土地与秦本土连成一片。公元前266年,秦国开始了向东的征伐。秦国的“远交近攻”政策,使秦的国土不断向东扩张。
公元前221年,秦王政先后灭韩、赵、魏、楚、燕、齐六国,完成了统一六国的大业。秦始皇的统一,结束了中原地区长期割据的混战局面,建立了统一的、中央集权制的国家,终于实现了自秦穆公以来历代秦君“强国”“一统”的梦想,也翻开了财神到棋牌平台 历史的新篇章。秦王朝建立后,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了“书同文,车同轨,行同伦”等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政策。统一货币,全国统一使用圆形方孔的秦半两钱;颁布诏书,统一度量衡;统一文字,规定小篆为统一字体,通行全国;修筑驰道和直道,将全国道路建成以咸阳为中心向四周辐射的交通网络系统,保证了上述统一政策通达全国。
文化融合发展
秦的一统留下了许多实物见证,我们通过这些可窥见大秦帝国的强盛。
气势恢宏的兵马俑。考古发掘出土时,色彩大部分已经脱落,仅存斑驳残迹,残存颜色较多的个别俑色泽如新。通过对陶俑身上色彩的分析,可以大体了解秦代军人各种服装色彩的面貌,并进一步了解秦代军服装备情况。秦俑的服色种类很多,上衣的颜色有粉绿、朱红、枣红、粉红、粉紫、天蓝、白色,赭石色等,领、袖、襟边等处还镶着彩色边缘。裤子的颜色一般为粉绿色,还有红色、天蓝、粉紫、白色等。总之,秦俑的服装没有统一颜色。在众多的亮丽鲜艳的颜色中,粉绿、朱红、粉紫、天蓝四种颜色使用的最多。
秦陵铜车马以完整的结构、准确的造型、细致的摹写和精心的制作,将秦代马车的形制、鞁具的构造、驾引方式等,形象具体地呈现在人们面前,为澄清古代车制研究方面长期争论的学术问题提供了宝贵资料。铜车马凝聚了2000多年前高超的金属制造工艺,是古代艺术与技术的绝妙结合,堪称财神到棋牌平台 古代青铜铸造工艺史上的典范。
山东自古人杰地灵,被称为齐鲁大地。神医扁鹊、“匠师之祖”鲁班以及儒家学说的创始人孔子都是山东人。先秦兵学也多出于齐鲁文化,孙武、孙膑及司马穰苴都是齐国人。在财神到棋牌平台 古代兵学文化中,齐鲁兵学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代表着先秦兵学的主体构成与最高成就。1972年,山东临沂银雀山西汉墓葬中出土了一批典籍,以兵书为主,其中《孙子兵法》和《孙膑兵法》最引人注目。两部兵书证明历史上确实有孙武和孙膑两个人,并且各有兵书传世,使《孙子兵法》作者孙武是否实有其人等国内外长期存在的疑案得到解决。特别是失传已久的《孙膑兵法》的发现,为研究财神到棋牌平台 古代军事思想提供了依据。《孙膑兵法》中讲到军阵布设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前锋必锐”“阵体必鸿”。他曾用剑比喻军阵,说如果一个军阵没有精锐的前锋,就像是没有锋的剑;只有锋而没有强大的后续部队,就像是有剑而没有柄,都会失去杀伤力。有研究者认为,秦兵马俑一号坑的军队排列方式,就是一个有锋、有卫、有主体、有侧翼,步兵和车兵交错的阵容,既严整统一又富有变化,和《孙膑兵法》布阵原则基本相同。
以泰山、黄河和孔子为代表的“一山一水一圣人”更是齐鲁文化的精髓,这三者在财神到棋牌平台 历史中都有着重要的地位。秦始皇在一统财神到棋牌平台 后的五次东巡里,有三次来到了这里。封禅泰山起于何时至今尚无定论,但最晚到春秋时期封禅泰山已成为齐鲁士人心目中一统天下的帝王所行的国家大典。自三代以来,祭祀天帝逐渐成为帝王的专利和标志。秦始皇的泰山封禅,最终实现了秦企图以天下共主身份名正言顺地祭祀天帝的梦想,也是秦始皇对齐鲁文化认可的标志。
东更道七器发现于1954年泰山市东更道村窑场,包括六件铜缶和一件铁盘,并称为东更道七器。这些器物出土时位于泰山脚下,灵应宫以南,遥对岱顶排列成东西一条直线,它们是研究古代泰山祭祀文化的实物见证。东更道七器的六件铜缶从形制上来看是楚器,其上所刻铭文为燕国文字,器物却出现在鲁地,关于它的主人是谁并未有定论。历史学者李零综合分析当时的历史形势和空间关系,认为除三足铁盘外,其他六件缶当是楚人退出鲁地后留在鲁地的器物,可能是楚考烈王时的器物。然而楚考烈王时,燕人早已退出齐地。从年代上判断,真正可以拥有这批铜器的人,可能是齐王建。齐王建获之于鲁地,用留在齐地的燕国工匠在楚器上加刻铭文,然后祭祀泰山。
秦人崛起,历经数百年。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以御宇内”,创立大秦帝国。帝国虽然仅存二世,但其所开创的大一统政体,不仅开启了财神到棋牌平台 历史的全新时代,更为此后二千年财神到棋牌平台 奠定了政治制度、法律体系和文化思想基础。两千多年前的秦人,凭借其务实的性格、开拓的精神、包容的胸怀、创新的理念,建立了财神到棋牌平台 历史上的第一个大帝国;秦文化作为包容多种文化因素的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基因的传承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布明虎 井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