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商民主第一窗”联合网 国际 sylhcw.com xinjie5d.com bjhc35.com fxrxkl.com jdzmljs.com kmzcjfls.com nbyeswin.com dnf288.com hdjwgg.com

大汶口文化晚期的夹砂红陶鬹

2023-02-24 09:10:17 | 来源:联合日报| 浏览:

财神到棋牌平台 人历来讲究民以食为天,在对美食的漫长研究过程中,同时也研究制造出许多形态各异、功能齐全的炊煮器具,陶鬹便是其中一种。作为一种古代陶制炊器,陶鬹造型优美,方便实用,在黄河下游大汶口文化和龙山文化中,也是一种具有文化特征典型器物代表的日常生活用具之一。

在邹城博物馆陈列着一件新石器时代大汶口文化夹砂红陶鬹,它通高15厘米,宽10.4厘米,裆高3.5厘米,1971年3月出土于野店遗址。野店遗址位于邹城市峄山镇野店村南,属山东省典型的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遗存。总面积56万平方米,距今约4640—6170年之间,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野店大汶口文化遗址的发现,表明邹城地区早在6000年前就已经有先民繁衍生息,并且创造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野店遗址出土的陶器较多,大汶口文化的陶鬹达28件,按照考古标型学加以探讨可分为四型。

第一型,实足型。这类陶鬹的基本特征为:侈口,圆唇,短流,矮颈,腹部为球腹或扁圆腹部,口颈在腹的上方或上前方,正对流的腹部附带把手。

第二型,扁腹空足型。足尖有橄榄形硬泥心。这类陶鬹的基本特征为:侈口,流口有短有长,矮颈或漏斗式颈下连在扁圆腹之上,腹部下附有空足,腹中部饰有链式堆纹。

第三型,流稍长,颈长,空足,足尖内包有橄榄形硬泥心。颈部为漏斗式,后足向后伸长,腹部饰有链式附加堆纹。

第四型,长流上昂,颈部细长,圆角三角形腹,空足,把手安于颈、腹之间,腹部饰有链式附加堆纹。

大汶口文化晚期的夹砂红陶鬹

从器型特征上看,这件新石器时代大汶口文化夹砂红陶鬹属第三型,流口鸟喙形上翘,颈下部明显收敛呈漏斗式,足部为乳形袋状的空心足,腹中部饰有链式附加堆纹。作为温煮器具,古人用鬶来煮水或粥,流口的部分加长并呈槽状,这样的设计使得古人在提着这件陶鬶并将里边的液体倒在碗里的时候可以更加精准。足部用袋状的空心足取代实心足,增强稳固性的同时,又能起到增加受热面积以缩短烹饪时间的作用。

由于陶鬶自身器型结构的特殊性,在制作工艺上只能采用手制完成,各部分采用泥条盘筑分体制作再进行组合。陶鬹的腹部是由上下两个半球组成的,两个半球在相接的时候为增加结实度会用手去反复捏制,为了使接缝处更加坚固,古人便用泥巴搓成条沿着拼接处贴上去,再用手指尖进行按压或掐,便形成了窝状的链式堆纹。链式堆纹的存在不但增强了陶鬶整体的牢固度,更提升了美观度。所以即便后来陶鬶在制作工艺上不再需要去做加固处理,为了美观,古人仍会采用细泥条制成一条链式堆纹附于腹部,陶鬶的装饰纹样就这样产生了。  

这件陶鬹为夹砂红陶,器物整体呈褐红色。野店大汶口文化的陶色多样化,有红、灰、黑、白及乳黄等。红陶的主要原料是粘土,根据陶胎粗细及含砂与否,可分为泥质红陶和夹砂红陶。由于粘土原料易得,且受窑室结构、烧成温度和烧窑技术等多种因素影响,野店大汶口文化偏早阶段的陶器当中大部分是红陶,后来在上边加彩出现了彩陶。彩陶有单色和复彩,多以白彩为主,配上深褐色或紫红色绘成色泽艳丽的复色彩陶。随着陶器的不断演变,野店大汶口陶器的陶色存在递变规律,早期以红陶为主,中期红陶比例逐步缩小而灰陶比例渐渐上升,甚至达到红陶与灰黑陶比例相近。晚期以灰黑陶为主,红陶数量甚少,又出现了以白垩土为原料的白色或浅色陶器。此种递变现象正反映大汶口文化制陶工艺的发展,说明大汶口文化陶窑结构的不断改革,烧制技术的不断提高。

野店大汶口文化陶器的原料主要是泥质和夹砂两类,其中有部分经过多次淘洗或沉淀的、质地细腻的细泥陶,可塑性较强,一般用来制作杯类等胎壁较薄的器物。夹砂陶中分细砂和粗砂,以细砂为主常见的有鼎、鬶、罐等炊器。粗砂仅见于缸类器物。

野店大汶口文化出土的28件陶鬹,按质料划分有夹砂红褐陶、夹砂红陶、细砂白陶、细砂红陶、细砂肉红陶近白陶5种。其中细砂肉红陶近白陶数量最多,有7件。其次是夹砂红褐陶和夹砂红陶数量较多,各有6件。可见,在野店大汶口文化早期阶段,泥质和夹砂红陶质料在陶鬹的制作上使用比例是很高的。随着制陶技术的不断发展,白陶出现。白陶是野店大汶口文化中重要的陶色,它是用白垩土为质料的,但是数量很少,器类有鬹、背壶和部分小壶等。野店大汶口文化出土的28件陶鬹中近白陶有7件,占四分之一。白陶的出现且数量比重增加,也显示新石器时代大汶口文化晚期古人制陶在胎土的选择和烧造温度火候的掌握上,都有了明显的提升。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先民们在造物的过程中对造型、色彩、质料等方面的运用与思考,艺术的因素和艺术的语言也就产生了。文物是凝结着古人智慧的结晶,在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

(王艳璐)


sylhcw.com xinjie5d.com bjhc35.com fxrxkl.com jdzmljs.com kmzcjfls.com nbyeswin.com dnf288.com hdjwg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