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烟台市心理康复医院:打造胶东精神卫生新高地
心安康,身安宁,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事关群众的幸福安康。始建于1958年的烟台市心理康复医院是烟台市规模最大的三级甲等精神病专科医院,集医疗、预防、科研、教学、司法和劳动能力鉴定为一体,也是烟台市精神病学质量控制中心、烟台市精神病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和国家精神心理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网络成员单位。
2015年,烟台市心理康复医院精神科被评为山东省临床医学重点专科。2022年,医院莱山院区建成投入使用,形成“一院两区”优势互补、一体化协同发展的新格局。同年,医院临床心理科、睡眠医学科被评为烟台市临床重点专科。发挥优质医疗资源辐射带动作用,烟台市心理康复医院对全市精神卫生工作龙头引导、专业指导,汇聚起全市精神卫生发展的强大合力,以专业与严谨,全力护佑港城人民的心身健康。
走在前:推进临床路径标准化管理
早在2014年,烟台市心理康复医院就开展了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这一大胆尝试,不仅促进了医疗服务标准化、同质化建设,更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提供了科学、规范的管理治疗手段。
医院在申报精神科重点专科时,主要围绕精神分裂症、分裂情感性障碍、偏执性精神病、双相情感障碍、癫痫所致精神障碍、精神发育迟滞伴发精神障碍这6大类的诊疗能力进行。目前,医院对抑郁症、精神分裂症2个病种实施临床路径管理。2021年制定了新的临床路径操作规范,2022年1月正式实施。医院以临床路径和单病种管理为抓手,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加强诊疗活动的计划性,同时也大大减轻了患者的就医负担。
此外,医院狠抓医疗质量与安全,每月进行医疗质量控制,重点加强16项医疗核心制度的落实。定期组织各项医疗规章制度及各种操作规程培训,加强病历的环节质控和终末质控,稳步提升甲级病案率,确保了医疗质量的稳步提升。
医院升级“烟台模式”,建立健全了市、县、乡、村四级社区防治网络体系,与社区、乡镇同步联动,通过山东省精神障碍信息系统对患者进行一体化管理。
先进的诊疗手段和管理模式,让烟台市心理康复医院在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服务管理方面成绩斐然:截至2022年12月底,烟台市在册患者33180人,报告患病率4.67‰,规范管理率98.78%,面访率99.47%,服药率99.5%,规律服药率98.5%,精神分裂症服药率99.42%,精神分裂症规律服药率98.32%,体检率83.5%,其中规范管理率、面访率、服药率、规律服药率、精神分裂症服药率、精神分裂症规律服药率均居全省前三。山东省各市严重精神障碍管理治疗工作综合评分排名居全省第五。
强助力:扩大特色专科服务能力
在为患者提供优质诊疗服务的路上,烟台市心理康复医院从未停止过探索的脚步。近年来,医院以精神科为抓手,以整合优化医疗资源为手段,大力加强二级学科建设,以一套“组合拳”,全面推进医疗服务水平实现新提升。
医院积极拓展业务领域,在原有心理咨询科、司法鉴定科等传统优势学科的基础上,先后成立老年康复科、睡眠医学科、物质依赖科等新兴特色科室,并成为全市唯一一所具有戒毒资质的医疗卫生机构。通过专病专治,在加强学科特色化建设的同时,也为更多患者提供了更为专业的服务。
心理咨询科作为医院重点打造的“拳头”科室,以心理健康体检、心理咨询和专业治疗为手段,防治一体,疏堵结合,更好地为患者及家属搭建起“心之家”,让心理疾病无处遁逃。
老年康复科成立于2015年5月,重点收治60岁以上、伴有各类精神症状的老年患者,老年康复科在诊疗措施、配套设施、管理模式和跟踪服务等方面实行个性化“定制”,真正做到了为老年患者的精神康复保驾护航。
2017年,医院在烟台市率先成立睡眠医学科,作为烟台市临床重点专科,睡眠医学科自成立以来共为1000余名患者开展了睡眠监测,进行睡眠治疗3000余人次,真正实现了门诊-病房一体化、一站式管理。
再起航:打造胶东半岛知名品牌
2022年2月26日,烟台市心理康复医院莱山院区全面启用,开放床位200张,开设临床心理科、睡眠医学科及精神康复科病区,真正为烟台市区200余万人口提供了家门口的三甲精神专科服务,这不仅弥补了烟台市精神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上的短板,有利于医疗资源扩容和均衡布局,更为烟台打造胶东乃至全省优质医疗服务新高地奠定了坚实基础。
医院在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和物理治疗等传统疗法的基础上积极开展康复医疗,运用康复医学理论与技术,进行多形式、适合精神障碍患者功能康复的治疗项目。目前,医院设有书法、绘画、棋牌、阅览、体育等多个治疗活动室,从生活技能训练入手,不断提高精神障碍患者的认知功能和社交技能。
烟台市心理康复医院党委书记宫玉典表示,目前医院正加大科研能力和高层次人才上的投入,借助莱山院区的优势与发展,持续加大学科建设力度,不断延伸医疗技术和服务内涵,进一步提高医院在胶东半岛的影响力,将医院真正打造成为省内一流、国内先进的知名三甲精神专科医院。 记者 杨帆 通讯员 丛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