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商民主第一窗”联合网 国际 sylhcw.com xinjie5d.com bjhc35.com fxrxkl.com jdzmljs.com kmzcjfls.com nbyeswin.com dnf288.com hdjwgg.com

蛰虫咸动

2023-03-06 11:28:30 | 来源:联合日报| 浏览:


  《礼记·月令》,对时令现象的表述,有些混乱。例如,对“惊蛰”的表述,就大有与雨水、春分混淆之处;但我还是喜欢其中的那些文字:“始雨水(应该是“惊蛰”),桃始华,仓庚鸣,鹰化为鸠”“是月也,日夜分,雷乃发声,始电,蛰虫咸动,启户始出”。

  其中,“桃始华,仓庚鸣,鹰化为鸠”,后来被称之为“惊蛰三候”:桃花开了,黄鹂叫了,鹰变化为鸠(实则是指布谷鸟叫了)。

  最让人感兴趣的,还是“蛰虫咸动,启户始出”两句。那意思似乎很明白:冬眠的虫类都开始活动,破洞穴而出。可是,怎样个“动”法?又是怎样地“启户”,若非亲见亲历,也是难以明白其中道理的。

  后来,从电视上看到了几集纪录片,是专门拍摄、描述,时令对季候现象的影响的;时间,精确到“分钟”。其中一集,就是表现“惊蛰”时令,对蛰虫的影响的。以一分钟为时间临界点,一分钟前,所有的虫类,都蛰眠于地下,睡姿沉酣,给人以时间停止的感觉。一分钟的临界时间已过,仿佛是一声号令,所有的蛰虫,都动了起来。有的,只是把头抬一抬,仿佛打了一个呵欠;有的,是把尾巴甩一甩,很轻微的一甩,似是一个人抻了一下慵懒的腰身;有的,则是把身体蠕动一下,仿佛沉梦初醒;还有的,是很轻快地翻了一个身,似乎,随时都会“启户”而出了……

  那种拍摄、演示,形象逼真极了,真真让人看到了“蛰虫咸动”的情状。那种“动”,所呈现的,不仅是一种生命的复苏,更是具有极强的生命美感。

  惊蛰一过,气候上最大的变化,就是:寒气降,地气升;天气开始转暖,雨水渐多,大部分地区都已进入了春耕阶段。

  所以,小时候,居住乡村,惊蛰一过,遇到晴暖的天气,就喜欢到野外走一走。

  走着,走着,眼前就出现了一些不知名字的小飞虫(乡下人叫“乌攘子”),形体,比蚊子还要小,熙熙攘攘地飞着,而且越聚越多,最终聚成“一团”,滚动着,向远处飞去。聚得太多了,簇簇团团,远望,倒像一团轻飘的积云。

  这些“飞虫”是从哪儿来的?定然就是“蛰”而受“惊”,“启户始出”的罢。

  走得累了,就在田头,或者沙坡上休息一下。坐着,或躺着。

  太阳,暖暖地晒着。不知不觉间,你也许就会蓦然发现,身边的土堆在缓缓动着,一踊一踊的,注目之下,很快,一只“虫”,就霍然从土下钻出来了。黑黑的身体,硬硬的甲壳,那种“虫”,乡下人叫它“瞎眼闯子”,闯来闯去地行走,似乎漫无目的;很快,你又会发现,田野里,“瞎眼闯子”遍地都是了。若然,你躺的地方是一处沙坡,沙,很细,是一种绵绵的细。时至中午,人暖,沙亦暖,低首间,你竟然发现身边的细沙,无风而动了。极小的范围,缓缓地旋转,不一会儿,就旋转出一个漏斗状的沙窝;用手将沙窝轻轻铲起,沙,从指缝间漏下,手掌心里就留下一只灰褐色的小虫,那就是专吃蚂蚁的“蚁虱”,乡下人叫它“幺幺狗”。

  各种各样的虫子,以不同的方式,纷然“启户”而出,来到了地面。

  惊蛰一过,农耕开始。跟着翻滚的木犁行走,伴随着翻出的泥土,众多的虫儿也被翻出了地面,诸如,蝼蛄、虫蛹、豆虫等。一旦被翻出地面,它们就迅速“蠕动”起来,挣扎着,走向春天……这种“蠕动”,在寒冬里,是绝不会出现的。

  所以,这一切,到底还是因了“惊蛰”的力量。“蛰虫咸动,启户始出”,大自然的奇妙,在这,自然就是最好的明证了。

□路来森


sylhcw.com xinjie5d.com bjhc35.com fxrxkl.com jdzmljs.com kmzcjfls.com nbyeswin.com dnf288.com hdjwgg.com